Saturday, July 29, 2006

“第三只眼看經濟”系列一:關於“經濟結構”

“第三只眼看經濟”系列一:關於“經濟結構”


(周末翻譯著我英文BLOG上,一段有關“經濟結構”的文字,模糊地記得,以前好象也寫過類似的文字。經查找我 簡體中文個人網站上的以前資料 ,終於找到以下的這些文字)

原評論新聞鏈接:
欧元美元角力为哪般?......来源“中国新闻网”(2004年11月20日9:45上传)


  有很多非經濟專業的人,可能實在搞不懂:為什麼本國貨幣貶值,對本國是一件好事呢?我想這個問題,就算是『專業人士』也不一定能看到其“本質源頭”!!!自己國家的商品,便宜地賣給他國,有什麼好處呢?而進口國僅靠貨幣的優勢,就能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,又有什麼壞處呢?

  我個人認為,這主要是由於工業化生產的增速與市場體系結構攀昇的速率,不協調造成的。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,雖然降低了成本,使國家(或微觀上的企業主)能更便利地僅從“數量”方面就能獲得極大的利潤。因此,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研發科技、並即時提昇及調整本國(封閉)市場的體系結構。

  想象一下,一個理想狀態下的大的封閉市場和小的封閉市場,假設它們的科技發展水平及社會人文科學水平都是一樣的,我想它們的市場層次體系結構,也應達到相同的“進化狀態”。只不過規模大小不同。。。

  現在的所有國家,包括美國,其實都是自私的,也是短視的。根據經濟學中的“邊際效益”原理,那些超過本國市場容納的商品,其成本其實是為“零”,甚至如加上處理費用,還可能是“負值”。因此,把本國市場上不需要的“產品”,作為國際市場上的“商品”出售,無論怎樣都是賺的。。。特別的,各國的“價格體系”都是從本國的實際情況考慮設置的,往往發達國家的價格體系對發展中國家更具吸引力。

  從理論上看,人類應能規劃“有極限市場”的如何向“上”發展的模式,只不過這需要一個國家更好更靈活的調控能力,這需要其技術科學及制度科學的某些研究已達一定層次上。畢竟,地球是有限度的。(不寫了,可以當論文寫了,如果以後真有機會的話)


附:前階段我英文BLOG上的一些關於“經濟結構”的文字
http://tanweekly.blogspot.com/2006/05/chinese-accessory-2.html

再談一下經濟的“結構”問題。理論上說,如果一個區域或國家的各産業鏈結構,能適應其自身需要,能“零成本反應”地進行“零延時”調整,那麽,這種經濟模型應是最理想的可持續、不影響外界的、社會學“環保意義”上的發展模型。但現實的經濟運作問題就在於,固定資産也可說資本的投入,有其邊際利潤效應,再加上任何資本方(可以理解的)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主觀動機,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總體上就會呈現出一種“不平衡——平衡——不平衡”的狀況。。。


實錄心情:有時真不知發這類文有什麽用?除了可能對我的“怪聲音”事件,有間接的擴大影響之用外。。。人活在物質的利益世界中,好無奈呵;我每天花大量時間打遊戲掙錢,好浪費時間呵;而且還要向世人揭露“怪聲音”的社會暗流,好辛苦呵!!!
有時,真的要發牢騷了:那些拿著高薪的經濟學家們,真不知在幹什麽?那些拿著高薪的科學家們,真不知在幹什麽??那些占據社會絕大多數財富的上層建築們,真不知在幹什麽???
另外,上述所自摘的,由於是一年半前的“觀點”,某些地方還有些不完善,需進一步“補充說明”。。。以後吧